背景
最近很多家长在为了高考的事情争。非京籍家长要求北京市教委给予外地孩子公平待遇,京籍家长认为北京本地教育资源有限,应维持现有状态。另外,我在weibo上和一个交大的特招生吵,他认为特招生deserve大学(原话),我认为归根到底是个利益问题。
OK,以上是背景。
大学是一个什么?
中国的大学扩招比例是所罕见,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因素是因为各种家长都认为孩子应当上大学。上过大学的孩子就跳龙门了。在我的观点来看(当然,我也有很多佐证),上大学不是跳龙门,谁上什么大学才是。我的一位朋友,是从偏远的农村来的,他们那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凡是没上大学,高中毕业就工作的,家里多半都盖起了小楼,娶了媳妇,在本地工作。上了普通大学的,一般都还住在很旧的老房子里面,孩子在远方的城市,没结婚,刚刚还完,或者还在还学校的贷款。而上了一流大学的,则家里又比较富足,有很大一部分家长直接去了孩子所在的城市,很可能这些城市甚至不在中国。最后一种是否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是我要说的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分层变化?关键是大学是什么样的一个东西。
我们为大学付钱,大学给我们各种资源。当然,好不好,值不值,就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很多大学并没有资源,或者说没有足够的资源。这样的大学就是来赚你的钱的。中国人千年以来都认为,学而优则仕,念书是能当官的。于是再穷不能穷孩子,都变着态的往大学送。这种人的钱不赚赚谁的?自然,孩子没有得到好的教育,工资和普通高中生拉不开差距,家里又很是交了一笔学费,不穷你穷谁?
这年头家长也不都是傻子,我们从来不为进入这种大学而争论。问题是,那些好的,能够给你资源的学校,谁在进?谁应当进?
谁进大学?
首先你应当明白,大学并不是象牙塔,他不天然是为了让好的学生变得更强而出现的。大学的出现,是他的设立者为了他的理想而建的。如果他的理想碰巧是,让好的学生变的更强。那么,是的,这也是一种可能。但是你应当明白,另一种可能性是,为各种有钱人世家教育子女,让他们的子女比别人的子女更强。我得说,这也是一个可能。那么中国的大学是什么?
刚刚我们说了,一种大学是赚钱。我们从不争论谁应当进去挨一刀。至于那些能带给你什么的大学,一般都是国家掌握的。这些大学创立的目标是什么,他们选学生的标准就是什么。国家运作这些大学是为了什么呢?
还是赚钱。中国的大学培养了相当大的一批高级产业工人,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有产业工人才有GDP啊。既然是培养产业工人的,那么招人的标准就相当明白——增加产业工人培养的成功率。一般来说,好的学生比较容易培养成优秀的产业工人。但是这不是正向相关的,里面总要附加点什么。首先,政治必须正确。政治不正确的学生培养出来是危险品。其次,学生要足够好,不够好的不培养难度太高。于是你就知道高考是怎么一回事了。首先,你必须政治正确,否则根本不会有高考机会。其次,考试。
谁应当进大学?
当然,我们是没有办法对国家施加影响力的。我们只是从理论的角度说。如果全民可以投票,来决定进入大学的制度,谁应当进去?当然你也应该想的到,谁应当进大学是个政治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本质上,决定谁进大学就是决定谁在将来拥有利益。这是一个利益之争,永远是。我和那位交大的特招吵,就是因为他觉得特招理所应当进大学,因为他们deserve。而且他不觉得这和利益有什么关系。我不觉得谁是理所应当进入大学的,大学不是赛跑,跑赢拿奖品。大学不是养鸡场,养出一批换一批。所以我觉得以考试为基础来决定谁进大学本身就是个问题,高考有问题,特招当然也有问题。
但是我们没法脱离高考,你们都知道为什么。既然谁进大学是个政治问题,那么一种无论听起来多么合理,却看起来不见得公平,操作起来更可能有黑幕的方案,是绝对不可能上的了台面的。而目前,问所有人,觉得还算公平的方案,就是高考,大家一碗水端平。即使是高考这么看似公平的方案,也有无数不公平的细节在争吵中。特招生多了,平衡发展的学生家长就要有意见。取消特招了,偏科生家长就要有意见。开放对地区的人数限制,招生比例高的城市家长有意见。不开放,外地家长有意见。你知道的——无论社会民主还是不民主,这是永远的利益之争。所谓民不民主,只是这个问题是由大家投票解决,还是领导拍板解决。
关于地区之争,我首先引述一篇文章民主的细节 – 谁有特权上大学,文章需要翻墙,我引述如下。
看了刘瑜《民主的细节》,我没觉得美国像天堂,但中国真的很像个炼狱。元芳你怎么看?
一个简单的例子。
刘瑜引用罗尔斯《正义论》的解释说:只有当你不知道自己可能是谁时,才能想清楚什么是正义。“他有一个术语,叫“无知之幕”,也就是一个人在对自己的社会处境暂时失明的情形。一个站在“无知之幕”后面的人,既可能是比尔盖茨,也可能是一个非洲饥民。如果你觉得正义就是杀光富人瓜分他的财产,万一“无知之幕”一拉开,发现自己就是比尔盖茨,恐怕你会后悔得一头撞死。如果你觉得正义就是WINDOWS 2000卖5000美元一套,万一“无知之幕”一拉开,发现自己其实是非洲饥民,估计也要捶胸顿足。”
然后,她举了美国人关于“谁有特权上大学”的争论。自60年代的平权运动始,许多人主张给黑人和妇女在入学上优惠,以补偿之前遭遇的歧视,叫做“补偿性正义原则”;但是矫枉过正的结果,产生“逆向歧视”,70年代中,一个叫巴克的白人学生不满自己在考大学上屡屡败给各方面都比自己差的黑人学生,上诉最高法院,法院裁定对黑人学生实行定额制是违宪的,但原则上仍支持平权行动,这个叫“程序性正义原则”。后来的40年,美国人民一直在如何协调这两种正义间苦苦挣扎与思索……中国呢?
“好了,终于可以回到咱们开头提的那个问题了――来自火星的你,被扔到大城市、内地、边疆的可能性各三分之一,你会如何设计高考分数线方案?
你可能会说:三个地方分数线一样嘛!大家公平竞争嘛!
你也可能会说:让边区分数线低一点,其他两个地方一样,因为那些地区贫穷,教育条件有限,人家北京上海的孩子用电脑打字,俺们这里还是凿壁借光呢。
你还可能会说:我选择让北京上海分数线低一点,其他两个地方一样。因为……因为……咦? 你们地球夏天真热啊?
我们知道,这三种选择,第一种叫“程序性正义原则”;第二种叫“补偿性正义原则”;第三种,姑且称之为“夏天总是很热”原则吧。”
大学值不值得进?
首先我给光知道赚钱的大学定个性吧。这种大学您就别去了,去了等于白去。其次,对于指望搞研究的,真的对学术有兴趣的。我的建议是你尽快找好老婆,尽快走,出国读研究生。中国也是干活,外国也是干活。人家待遇比中国高不说,还没P事,能让你专心做研究。国内但凡是个院校都是一堆P事,搞行政的时间长过做学问的时间。
最后,您要是指望出人头地的——那就吵吧。。。
我的立场?
我其实是特招的受益者,当年我是物理竞赛的二等奖。但是,那毕竟是过去了。现在我物理方程都不记得几个了,要做计算更是要依赖程序了。而且——我也不会再高考了。所以其实个我对高考的立场就是个无知之幕——谁知道将来会生儿子女儿,是偏文科还是理科。我连将来会不会在中国,想不想生都不知道呢。
所以我在偏科问题上的立场是随大流的,一般来说,强到特招的概率总比平均分数高的概率来的低吧。至于地区之争,我得说,原则上我支持向贫困地区倾斜。但是行动上支持北京和上海保持本地人低分数线。
听起来很悖论,但是这是诚实的想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